实地考察浙里田园,讲好河庄共富故事,为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2年7月2日,文化艺术学院“‘河’力共富 ‘庄’点新城 ——讲好河庄浙里田园共富故事”实践项目团队成员前往河庄街道开展为期7天的调研活动。
调研前期,团队成员通过材料收集和线上交流,确定成员分工及活动流程,初步了解河庄街道发展现状。
7月2日,团队成员到达河庄街道并且向当地街道办公室主任了解关于河庄街道非遗馆建造情况和非遗文化传承情况。根据沈主任介绍,非遗馆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利用文字+实物展示的形式完美呈现历史文化瑰宝。河庄非遗馆不仅仅是一个街道级的非遗馆,更是一个宣传平台和窗口,向下可以挖掘深厚的河庄历史,向上可以打造新区独特的文化品牌。河庄作为围垦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将继续努力将传统文化传承发扬。
7月3日开始,团队成员走访了河庄街道8个村庄,通过线上线下问卷相结合的形式了解河庄居民对当地非遗文化传承的观点。根据问卷结果反馈大部分的河庄居民了解风脱水萝卜干制作技艺、草舍搭建技艺,这归因于这两个特色与居民过去生活息息相关;较少居民了解河庄街道特有佛像雕刻技艺,表示这让自己对河庄街道有了更多的了解。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与非遗文化接触较少,了解国家传统非遗文化主要有剪纸、书法等,他们更偏好于线下参观的形式了解非遗文化,他们认为非遗文化传承许多都较为小众,与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线下参观可以更加直观真实展示他们的精湛与特色,同时线下课程是很好的了解方式。
根据问卷结果,在与街道工作人员沟通交流后,实践团在街道文体中心开展了一次非遗文化课程——神奇的扎染。课程简单介绍了国内传统文化发展现状,通过手帕逐步引入扎染工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生动展现了扎染的具体步骤和注意细节,小朋友们在课堂上于乐中学。课后家长反馈,非遗课程内容操作简单,课程成果又与生活相关,操作并不复杂,是非常好的非遗启蒙课。
本次实践团探寻河庄街道文化共富现状和特色非遗文化的影响力,深入探究浙里田园的特色风采,立足学生专业特色,进一步完善河庄街道非遗资源的保护、传承、开发体系,迸发河庄文化新力量,擦亮其共同富裕底色。参加调研的老师、同学们也真切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深邃力量,对“经济共富”“精神共富”的内涵与联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促进了文化艺术学院专业特色与乡村振兴实践的进一步结合,书写了校地联动、产学联结的新篇章。